我院郑飞君研究员荣获“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”
来源:综合办 发布时间:2025-02-19 访问次数:287
在“浙江大学2023-2024学年优秀班主任”评选中,我院郑飞君研究员获此殊荣。
衷心祝贺郑老师!他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对学生的真诚关怀,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一盏明灯。陪伴着学生们走过重要的成长阶段,见证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与突破。
郑飞君
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、产业技术转化中心主任
200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,2008年博士毕业于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(2005-2007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联合培养),2013-2014年期间担任加州大学(UCSB)SoC设计及测试实验室研究科学家(博士后)。
2008年起先后在荷兰NXP半导体汽车电子部门、美国硅谷Synopsys等工作10余年,担任资深架构工程师、项目经理等。2022年5月回国加入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“求是工程岗”研究员。长期从事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及零缺陷制造、测试及验证领域EDA算法研发。在海外期间曾担任多届华美半导体协会理事、美国浙江商会会长。
2022-2023学年起担任竺可桢学院混合2206班班主任,获评浙江大学2023-2024学年优秀班主任,连续两学年获评竺可桢学院优秀班主任。
一、匠心领“芯”——厚积基础,引领前行
(图1 郑飞君老师指导混合2206班在班团大赛获奖)
针对同学们科研与学习上的困惑,郑飞君老师知无不言,句句用心。而他的建议之中,都有着一个不变的主题——“厚积基础”。
针对同学们关切的科研领域,郑老师将科研喻作筑房,将基础课程视作地基,告诉同学们不必陷入急于求成的焦虑,扎实基本功再做科研亦为时未晚。他鼓励同学们夯基固本,循序渐进,引导学生将视线从外收至内,将自我从无尽的比较与纠缠的内耗中释放,回归清醒的现实与扎实的基础。郑飞君老师勉励同学们着眼于无尽的星空,脚踏于坚实的大地。
除此之外,郑飞君老师尤其看重混合班同学交叉学习中的基础课。当同学们问到,确认方向后专业外的课程是否多余,郑飞君老师强调要适应“手段的应用场景”和“专业的交叉运用”,尽管不追求知识的面面俱到,但仍应具备一定跨专业知识背景。郑老师认为对于交叉综合发展的混合班同学,基础是成功的前提,唯有持之以恒,夯实基础,才能有拔地而起、直冲云天之时。
二、真“芯”相伴——言传身教,亦师亦友
(图2 郑飞君老师在竺可桢校长诞辰纪念活动上发言)
作为一位在浙大度过了多年求学生涯的求是人,在担任班主任期间,郑老师深知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。因此,他更愿意以学长的身份与学生交流,而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。这种平等而亲切的交流方式,让同学们感到更加亲近和放松。
在每次班会上,郑老师都会设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讨论,如选专业、读直博、出国深造等。切实关系到学生们的实际与发展。通过集体讨论,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支持,还能学会如何理性分析和决策。通过定期组织聚餐和休闲活动,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学业压力的空间,让师生有机会相互交流,建立深厚的友谊。这种非正式的互动方式,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,也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。
(图3 郑飞君老师与启真问学计划课题组)
除了日常的交流,郑飞君老师还非常重视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。他多次为竺可桢学院的大班作行业报告,分享不同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,帮助学生们解不同的职业路径和发展方向。
他鼓励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,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、自主学习和沟通表达等软技能。因为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,并在未来的职场中发挥重要作用。正如他所说:“知识会被迭代更新,但能力属于自己,因此在能够提升能力的事情上,我们要多花一点时间,尽可能地实现全面发展。”
学术压力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。但学术成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。他鼓励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,也要适当放松自己,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或社会工作,提高社交与工作能力;投入体育运动,在挥洒汗水中放松身心,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。
“精修综合千般艺,汇聚团队万股绳”——这是郑老师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。他希望在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不仅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,更能在个人成长、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,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,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。
导师寄语
回想起我走上集成电路研究的历程,那也是一段充满迷茫与探索的时光。我曾先后辗转多个方向,在不同领域间徘徊。但我从未因暂时的迷茫就停下脚步,而是不断主动去探索、去尝试,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所在。从直博、联合培养,到赴欧工作、入职硅谷,再回归研究,这一路走来,每一次挑战、每一个选择,虽然我总是三言两语带过,但其中的艰难只有自己清楚,可正是这些经历,闪耀着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坚持的意志,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自我驱动的有志青年该有的波澜壮阔的生活图景。
其实我一直觉得,大家的每一条路,每一个选择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只要顺从自己的内心,努力向前,结果总不会太差。在我看来,选择的方向固然重要,但选择后自我驱动、主动探索的态度更为可贵。我不建议大家盲目“随大流”,毕竟发展形势瞬息万变,“热门” 不会永远是“热门”,真正能永远保持热度的,只有出于热爱而自我驱动的那团火焰。
在学习与探索这条路上,我最看重的就是“自驱的态度”。以“热爱”为帆,以“主动进取”为桨,在无边无际的学术海洋里摇橹前行,这样才能无畏惊涛骇浪,无惧前路漫长,坚定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进,不仅成就自己,也能为他人照亮前行的路。